泳池VS枪支,哪个危险?
滾滾黄潮文章系列(十)
【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组稿/吴仲顺撰述】公民团体如干净与公平选举联盟(Bersih)、兴都权利行动力量(Hindraf)、律师公会等所发起的一连串游行大集会课题正在媒体发酵。“激情” (翁诗杰语)过后,免不了受到政府领袖的左右开弓,并发动媒体宣传抹黑。
国 营第二电视台华语新闻节目,就在播报集会游行的新闻片段后,特别制作了“示威非我国文化”、“示威最终带来暴乱祸国殃民”的新闻特辑。不过有关特辑制作手 法粗糙,随便剪辑了一些发生在中东及南美洲国家的集会片段,片段中显示焚烧轮胎、巴士被推翻起火燃烧等画面,暗喻马来西亚所发生的游行集会最终将演变成一 发不可收拾的暴动。
国营电视台宣传手法应跟上时代
人 人都说我们正在朝向先进国的方向迈进,可是国营电视台的编辑手法肯定是停留在七十年代的技术,仍旧是不长进的宣传手法。在此向国营电视台提供一个小贴士, 如果硬要宣传抹黑集会群众,把一些毫不相干的国外示威暴乱画面与我国的和平集会相提并论,不止会引起众人质疑,更会打击人们对国营电视台的公信力;相反 的,如果国营电视台愿意播放一些在港台、欧美国家所发生的和平集会画面,并且报道说游行集会虽然没有引发暴动,但是却苦了我们的警察及做生意的商家,也许 还能博得一些同情者的掌声。
报道中可以引述为了维持集会的秩序,必须调动四千名警员封锁吉隆坡的交通,以及到各个集会地点戒备,镇暴部队也必须忙着发射水炮和催泪弹。更堪的是在这油价不断攀升的年代,还必须浪费公帑派直升机在吉隆坡上空盘旋巡视。
报 道中最后一定要加一句“如果把警队资源调配到维持社会治安的工作项目,相信就能够充分释放警队的能量,以解决我国长期以来所面对的治安问题”。这句话虽然 听起来有点中共领导人发言的味道,不过“不管黑猫白猫,只要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不管真新闻假新闻,只要能帮国营电视台加分的就是好新闻”!
嫁祸新点子:集会经济学
尤 其是针对精打细算的华裔选民,经济因素永远都是一个好理由!从经济角度出发,每天推出新数据的嫁祸论佼佼者首推旅游部副部长林祥才及上议员李崇孟。林祥才 以双峰塔阳光广场因为集会关门一天,而损失马币三千万元的言论,最叫人叹为观止。此外,武吉免登区酒店商公会顾问的李崇孟,也不落人后地对外发表“10%退房论”。据悉,旅游部将于近期公布退房率的确实数据。不管确实的数据是如何,“集会经济学”的嫁祸论者确实比国营电视台的攻势更胜一筹!
虽说“集会经济学”的抹黑手法比国营电视台高明,却不是毫无破绽可言。《东方日报》主笔刘敬文就撰文质疑马币三千万元损失的说法未免是吹牛吹过火了,按他得到的资料显示阳光广场每天的租金收入不到马币70万元,怎么可能损失3千万元?不过,林祥才及刘敬文所引用的数据可能有出入。刘敬文说的是阳光广场关闭一天,业者所损失的租金收入不至于有马币三千万那么多;林祥才说的则是阳光广场关闭一天,全部商家因为无法营业所造成的损失。
游行集会也能创造经济效益
刘 敬文在文中指出,要花钱的人还是会花钱,钱最终还是会在巴生谷的购物商场流动,这点林祥才倒是可以放一百个心,不必害怕集会游行拖累消费经济。其实,我们 也可以为这么多场的游行集会所创造出的经济效益算笔账,只是受惠对象不再是阳光广场里的大型外资名牌商场,而是本地商家。如果一个集会者选择乘搭公共交 通,受惠的首先是轻快铁、德士及巴士业者,集会碰到下雨还必须购买雨衣、雨伞,矿泉水更是必需品,不只是解渴而已,遇到化学水炮或催泪弹还可用来洗脸,游 行集会是一件蛮耗体力的事,所以你可以看到集会区附近的嘛嘛档一定高朋满座。
集会结束后,那些从外地远道而来的人也会到附近的购物广场逛逛。一些倒霉的人可能还会因为相机进水损坏,必须花费维修;更不幸的挂彩人士则要到诊疗所去敷药就医。这些由集会参与者所创造出来的庞大经济效益,难道可以因为高官一句损失马币三千万元而被忽略吗?
游行集会不比种族政权危险
《魔鬼经济学》一书的作者问道,一把手枪和一个游泳池,哪个对小孩更加危险?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是手枪,因为你看到孩子中枪时会感到愤怒,而游泳池不会让人感到愤怒。之所以会这样,一部分是因为熟悉性因素,人们游泳的时间远远多于他们玩弄手枪的时间。可是事实上,1100个泳池就能溺死一个孩子,100多万支枪才杀死一个孩子;美国每年死在泳池的孩子有550名,死在枪口下的孩子只有175名。
同样的,一个以种族主义挂帅的政权及一场和平集会,哪个对人民来说比较危险?如果你的答案原本属于后者,那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亮剑的政权!
吴仲顺是隆雪华青副秘书、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WAMI)委员。
One Responses to "泳池VS枪支,哪个危险?"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