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选举精选文章
刘华才,别做民主罪人
还记得内政部在去年8月于该部官方网站所设立的《内安法令民调》吗?
该民调在开放的头5天里,显示有1万2千多人支持废除内安法令,而支 持检讨后保留内安法令的,却仅有约1333人。而在引起了媒体关注后,支持内安法令的民调突然在第6天里,激升到1万3千多人,而支持废除者,则没有多大 变动。短短24小时内出现如此戏剧化的变动,这直接令人联想该民调已经遭人“做手脚”。
这里要谈的不是内安法令的利与弊,而是要提醒各位,电子网络这个东西,就是有这样的弊病,由谁设立的电子系统,就由谁拥有更大的操控权力。所以,这些网络民调,充其量只能作为参考,毫无公信力可言。
可是来自民青团总秘书的刘华才(左图) 却认为,电子投票是未来的趋势,马大新青年应该欣然接受以电子投票进行校园选举,否则就是开倒车。一看到这样的言论,心中那把火就烧了起来,什么叫做开倒车?我想刘华才还没有搞清楚,要求干净与公平的选举,绝不是开倒车的行为。
真正开倒车的行为,是那种在宗教自由的年代里,还支持‘阿拉’字眼只有特定人士可以用的人;真正开倒车的行为,是在产油国里,人民从以前使用97无铅汽油;落到到现在使用质量较差的95无铅汽油;所以刘华才应该先分辨清楚何为开倒车,才来做出控诉。
第 二,刘华才认为马大新青年担心电子投票将引来诟病的行为,是技术问题,只要适时改进,做到透明化就没问题了。他可说得天下无敌,可是刘华才从何认为马大校 方现阶段可以做到透明化?多年来,马大校方一直拒绝让公民组织组成的选举监督员进入校园监督选举,更透过在宿舍投票的方式,来威胁学生,投亲校方阵线的候 选人,才可继续住在宿舍内。如果真要做到公平透平,马大校方应该立即许可监督员进入校园,作为第三方的人士,他们绝对有助于协助校园选举透明化,而不是仓 促实行电子投票。如果刘华才真认为是技术问题,请先呼吁校方解决这些基本的‘技术问题’。
该民调在开放的头5天里,显示有1万2千多人支持废除内安法令,而支 持检讨后保留内安法令的,却仅有约1333人。而在引起了媒体关注后,支持内安法令的民调突然在第6天里,激升到1万3千多人,而支持废除者,则没有多大 变动。短短24小时内出现如此戏剧化的变动,这直接令人联想该民调已经遭人“做手脚”。
这里要谈的不是内安法令的利与弊,而是要提醒各位,电子网络这个东西,就是有这样的弊病,由谁设立的电子系统,就由谁拥有更大的操控权力。所以,这些网络民调,充其量只能作为参考,毫无公信力可言。
可是来自民青团总秘书的刘华才(左图) 却认为,电子投票是未来的趋势,马大新青年应该欣然接受以电子投票进行校园选举,否则就是开倒车。一看到这样的言论,心中那把火就烧了起来,什么叫做开倒车?我想刘华才还没有搞清楚,要求干净与公平的选举,绝不是开倒车的行为。
真正开倒车的行为,是那种在宗教自由的年代里,还支持‘阿拉’字眼只有特定人士可以用的人;真正开倒车的行为,是在产油国里,人民从以前使用97无铅汽油;落到到现在使用质量较差的95无铅汽油;所以刘华才应该先分辨清楚何为开倒车,才来做出控诉。
第 二,刘华才认为马大新青年担心电子投票将引来诟病的行为,是技术问题,只要适时改进,做到透明化就没问题了。他可说得天下无敌,可是刘华才从何认为马大校 方现阶段可以做到透明化?多年来,马大校方一直拒绝让公民组织组成的选举监督员进入校园监督选举,更透过在宿舍投票的方式,来威胁学生,投亲校方阵线的候 选人,才可继续住在宿舍内。如果真要做到公平透平,马大校方应该立即许可监督员进入校园,作为第三方的人士,他们绝对有助于协助校园选举透明化,而不是仓 促实行电子投票。如果刘华才真认为是技术问题,请先呼吁校方解决这些基本的‘技术问题’。
最 后,最不能接受的,是刘华才呼吁新青年要了解,大学生的使命是课业。我不得不说刘华才真小看了大学生,要知道大学生本就是时代的眼睛,社会的良心,国家之 栋梁。当马大校方无理关闭宿舍华人熟食摊时,我们不应只专注课业,然后不闻不问;当马大校方准备对付邀请政治人物出席活动的学生时,我们也不应以功课为借 口就不理不睬。刘华才鼓励的,是一种政治冷感的大学生,马大新青年推动的,是培养有社会责任,追求公平正义的大学生。这两者,你选何者?
马大新青年拒绝电子投票合情合理,恳请刘华才作为政治人物,应该给予鼓励,不要成为民主罪人。
马大新青年拒绝电子投票合情合理,恳请刘华才作为政治人物,应该给予鼓励,不要成为民主罪人。
段恩怡
毕业于马大电脑与资讯工艺学院
毕业于马大电脑与资讯工艺学院
--------------------------------------------------------------------------
电子投票,不如不选?
这几天本来沉静的大学校园又再次火热起来,报章版面也突然多出了许多关于我国国立大学的新闻。不要奇怪,事关现正临近各大国立校园一年一度校园选举的时候,每年一到这一时候,校方的打压、恐吓、威吓、等等不公且恶劣的手段都会如雨后春笋般在校园内滋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校园要不火热起来也变得困难了。
不过,今年大学校园选举的热度是似乎更胜往年。原因无他,正是因为今年在一些老牌大学如马大、国大、理大等都在酝酿着从普通的选票选举制改成电子投票制,进一步加剧了校园选举中向来令人诟病的校方干预等公正公平性的问题以及透明度上的危机!姑不论校方所谓的电子投票可以节省时间及金钱能不能够成立,这篇文章就让我们来讨论讨论以电子投票进行校园选举的可行性。
要谈论这一个问题,先让我们来认识什么是校园选举及校园选举所为何来这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顾名思义,校园选举就是在大专校园内所举办的选举。其目的是为了遴选一批代表学生的学生代表,向校方争取学生权利与福利及处理包括膳宿、交通、校园活动等等的学生事务。因此,这一批被票选出来的学生代表可以说是学生的代言人兼领袖。
一般上,校园选举所产生出的学生代表能够分为校园级和系院级两个级别,校园级由全校学生投选,类似于国会议员;而系院级则只由属于该系院的学生能够投选,相似于州议员。
另外,除了选出自己属意的学生代表以帮助处理学生事务之外,校园选举还有另一更重要且更神圣的任务---培养大专生的民主自治精神。众所周知,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大专生更是国家社会未来的栋梁,因此,让大专生更早一步认识整个民主体制,知晓民主体制的运作模式,为未来踏入社会先做好准备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透过大专校园所举行的选举,大专生们可学习了解自己在民主里所扮演的角色,并了解自己的基本权益是什么,其相关经验可延伸到未来的生活,对国家的民主体制有莫大的帮助更可说是至关重要的!
既然校园选举扮演的是一个如此举足轻重,承先启后的角色,那校方所给予的理由,还能够成立吗?难道校方是告诉我们,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可以牺牲掉更重要上几百倍的民主自治精神吗?难道校方是想要告诉大专生们未来的国家大选也可以如此儿戏地用电子投票来决定国家的领袖吗?还是校方想要告诉大家,选举是不需要的,做做样子就好?!
投票必须是秘密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投票人的身份,进而造就一个公正公平的选举,使真正的民主得以发挥。别说电子投票根本无法保障投票人的身份秘密(学生必须以学号登陆)让校方能够知晓学生投票趋向之外,更重要的是投票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投票有没有被接收、计算或篡改!这样子的投票,出来的结果又有何作用?代表性又在那里?校园选举本来的目的还能达到吗?可以说,校园选举不知让学生们无法选出自己属意的代表,更重要的是无法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民主自治精神!
所以,既然实行电子投票可以说根本无法达到任何校园选举本来的功能及意义,那若校方仍一意孤行,执意要推行电子投票,那还要选举来干嘛?我建议还是直接由校方来委任就好了嘛!这样子连选举都可以直接取消了,可以省下更多的时间、进钱以及精力!各大学的管理层们,考虑考虑我的这一个建议吧!
洪伟翔
马大华文学会第22届辩论组组长
-------------------------------
MPM既然没有实权,为何还要参选?
一年一度的校园选举即将来临,每年校园选举的戏码几乎都一样,都是由两个有明显政治对立倾向的阵线争夺学生代表理事会的“政权”,由于校园选举往往被视为青年学生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民调”,因此大众也会给予一定程度的关注,加上在308政治海啸后掀起的政治热潮,近几年的校园选举肯定比过去来得激烈。
然而,在一片校园喧嚣叫骂中,也有许多学生和公众人士开始质疑校园选举的意义何在?它是否只是一个校方和两个阵营的每年“例行公事”?哪一个阵线中选对校园和社会到底起着什么样的影响?
“投谁都一样的啦,两个阵线都做不到事情的!”这是很多学生对学生代表理事会(MPM)的想法。
事实上,持有以上想法的学生有部分观点是对的。的确,现今的MPM是完全没有实权的,无论是亲校方阵线还是亲学生阵线上台,他们都没有任何权力全管理校园建设,保障学生福利。
无实权的MPM
70年代以前的学生会,是真正体现学生自主精神的学生会,他们可以管理校园巴士、处理学生膳宿、批准学生组织成立或借用场地给学生的一个“实权”组织。
然而,大专法令经过70年代的修改后,学生会的名字被贬成学生“代表”理事会,权力已被大幅度剥夺,学生从此再不能参与校园政策的制定,学生代表理事会也变相成为一个只是“执行”校方政策的团体而已,其所举办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需先得到校方学生事务处(HEP)的许可,处处受到约束。
简单来说,HEP实实在在已经完全架空了学生代表理事会的权力,把学生代表理事会变成一个校园民主的橱窗摆设而已。
校阵为何参选?
很多人会问,既然如此,明知道没有任何实权来拟定校园政策,为什么还有学生要参选?赢了之后又怎样?还不是看校方脸色?
隶属亲校方阵线的学生会参选,很大程度是校方培植出来的,目的在于“抗衡”有“反动”意识的“亲学生”阵线,毕竟亲校方阵线不会违逆校方意愿,并会为校方或政府实行的政策护航。
根据《当今大马》的报道,2006年1月27日,现任首相纳吉接见17个国立大学的学生代表理事会,当时的学生代表理事会都是由亲校方阵线掌控,他们“要求”政府不要废除大专法令。
“纳吉过后就在记者会上表示,学生们一致支持继续执行《大专法令》,政府也接受这个建议,不会废除《大专法令》。在场的各大专学生代表皆报以热烈的掌声。”
从以上事例就可以证明,为何政府和校方每年都要派学生去打选战,因为这些学生可以“合理化”他们所实行的政策,让无论好坏的政策,都有其民意基础和舆论氛围。
学阵为何参选?
相反的亲学生阵线为何明知道没有实权,却还参选呢?何况,校方也会打压这些不听话的学生,他们参选目的何在?
如果单从争取学生福利角度来看,亲学生阵线参选的确是吃力不讨好,毕竟校方才是校园政策的最后决策者。然而从大格局来看,亲学生阵线赢得学生代表理事会,却能在舆论上牵制校方和政府,任何威胁到学生权益不公平的事情,有了学生代表理事会这个平台,将能够迅速做出回应,并动员支持力量,在舆论上与校方和政府相抗衡。
在之前闹得轰轰烈烈的学生邀请政治人物入校园被控案,如果在马大执政的是亲校方阵线,肯定的,他们必然支持校方的行动。然而就是因为亲学生阵线当时掌控着学生代表理事会,所以他们与社会非政府组织发动一波又一波的舆论攻势,最后成功迫使校方宣布被控学生无罪。
更重要的是,亲学生阵线要执掌学生代表理事会,有着长远的目标,即要“平反”学生会当年失去的权力,以达致校园自主,学生自治的终极目标。这个目标的确艰辛,可能需要很多代学生的斗争才可以达到,但如果他们不参选,斗争的基础又从何谈起呢?
投票要看大格局
总的来说,虽然学生代表理事会没有任何实权,但校园选举的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除了是一种“民调”外,更是两个阵线抢占引领舆论平台的战场,这深深影响着学生的权益,因此学生不能因为觉得选举很无聊或很乱就放弃关心校园政治,或甚至不出来投票。
学生们在投选自己校园的学生代表时,更应比较谁更能在舆论上捍卫学生及双方斗争的目标,而不是着重于这个阵线能不能帮学院弄好添水器之类的微观诉求。
当然,无可否认,校园的软硬体建设和学生福利很重要,但若没有校园的民主环境,没有学生参与政策拟定,一切的软硬体建设和福利诉求最后也只会沦为可有可无的竞选宣言。因此,无论是参选的学生或是投票的学生,都应该拥有大格局的视野,才不负大学生是社会的良心,时代的眼睛这个伟大使命。
邹宇晖
马大华文学会第20届辩论组组长
马大新青年协会前外务副主席
马大华文学会第20届辩论组组长
马大新青年协会前外务副主席
一场和平请愿,换来的是不屑、不尊重、不理解。纳吉在于学生代表的联席会议后向记者表示,他与慕斯达法只愿意与合法的学生代表理事会见面,而拒绝会见示威的学生,因为他们皆来自非注册组织。
以合法与非法的区分,拒大专生于千里之外,以法律作为的理由可说是堂而皇之,可是,在现实情理之上又有何合理之处?当现任首相表示愿意开明与聆听多方意见当儿,副首相婉拒与其他大专生见面的机会,似乎有些与主子背道而驰的迹象。
一位光明磊落的领导人,又何必畏惧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纳吉与慕斯达法表示不与非注册组织会面之际,表达了对于非注册组织的不屑一顾,可是,非注册组织除了不被允许注册又何曾犯下滔天大罪?仔细思考,更多时候,注册究竟是为了管理上的系统还是刻意标签一些当权不愿接触的单位?
从没注册到被收编
数年前的大专,大部分宿舍华裔学生联谊会还是不获注册的团体。可是,没有注册并没有打散大专生对于该团体的热衷,因为,他们明确自身的理念,也了解其所作所为皆属正当。结果,宿舍华裔学生联谊会还是在不获校方支援的情况下,日渐庞大。当时的大专生不会将没注册视作毒蛇猛兽,更了解到何为强权打压,何为学生应有的坚持。面对非注册团体的日益庞大,校方不得不从开始的不鼓励、不支援,转化为“收编”行动,以种种利益诱使组织注册并顺从校方的政策。
这样的措施,带来了一石二鸟的效果,即减少了与校方采取不合作政策的学生,也借机标签化校方不愿意承认的团体。从此以后,不注册的白色恐怖笼罩了大专学府,当权者竭尽所能让所有学生都排斥非注册组织,并避免他们有任何的接触与了解。因为,不了解是疏远隔离的最好管道,而这几年的校园变化一再证实校方的政策起了显著效果。
注册组织学生是傀儡?
那些被标签为非注册的大专生,不是恐怖份子、没有不良诉求、不会恐吓骚扰其他学生、更不会成为自懂读书不会思考的冷漠青年,可是,却远远的被当权单位视作洪水猛兽。反观,注册组织的学生,衣冠楚楚的坐在与会厅,缄默的聆听发言,丝毫不感到羞愧的表达校园风气良好,竞选没有不公平举动!
不知他们是打从心底的那么认知,又或是被某些势力操控。还希望他们是打从心底这么认知,至少无知不比傀儡来得耻辱。当大家都为大专生之际,面对身边的伴侣遭受不公平对待,可以视而不理,显然是道德认知上的不足,对社会正义的欠缺了解。
无论是社会大众还是大专生,都不应该将注册与非注册作为认知善恶的唯一标准。那些带着合法证书的人,可以随意骚扰其他学生,随意吼叫与用不文明肢体语言恐吓其他大专生,这些人不需要被尊敬。那些衣冠楚楚的合法代表,却可以在睁着眼睛看见校园选举偏拨不公之际说校园选举没有问题,这些人早就失去了良知。还有一些挂着合法代号的学生,从来就只会阿谀奉承、成为校方监视的代表,这些人从来就不晓得正直的价值!
以一个当权派立定的游戏规则来审视局势,其结果只能是被模糊焦点,随着当权的意愿而判断。当权,并非一定错误,可是,若因为担心、害怕、顺从而不敢去检视、制衡、审查,那永远就只能让腐败的继续腐败、狂妄的继续狂妄!请愿学生应该清楚了解他们的无法感化一个高高在上的在位者,只是期望这样的请愿可以让社会大众有更多的认知,认知大专法令不合理,认知校园竞选没有了竞选意义!
“中国有赵紫阳,马来西亚?”
当年,中国还有赵紫阳语重心长的对着抗争的学生说:“我来迟了。。。。。。”。言语中透露了多少的关切,体现了领袖应有的良知。如今,马来西亚会有第二位赵紫阳吗?又有谁会为这一群热血沸腾的青年平反?让他们不需在非注册的阴影下一再被打压、指责!期望,群众雪亮的眼睛、社会仅存的正义能许大专生一个自主、公正的学术殿堂。
注册组织学生是傀儡?
那些被标签为非注册的大专生,不是恐怖份子、没有不良诉求、不会恐吓骚扰其他学生、更不会成为自懂读书不会思考的冷漠青年,可是,却远远的被当权单位视作洪水猛兽。反观,注册组织的学生,衣冠楚楚的坐在与会厅,缄默的聆听发言,丝毫不感到羞愧的表达校园风气良好,竞选没有不公平举动!
不知他们是打从心底的那么认知,又或是被某些势力操控。还希望他们是打从心底这么认知,至少无知不比傀儡来得耻辱。当大家都为大专生之际,面对身边的伴侣遭受不公平对待,可以视而不理,显然是道德认知上的不足,对社会正义的欠缺了解。
无论是社会大众还是大专生,都不应该将注册与非注册作为认知善恶的唯一标准。那些带着合法证书的人,可以随意骚扰其他学生,随意吼叫与用不文明肢体语言恐吓其他大专生,这些人不需要被尊敬。那些衣冠楚楚的合法代表,却可以在睁着眼睛看见校园选举偏拨不公之际说校园选举没有问题,这些人早就失去了良知。还有一些挂着合法代号的学生,从来就只会阿谀奉承、成为校方监视的代表,这些人从来就不晓得正直的价值!
以一个当权派立定的游戏规则来审视局势,其结果只能是被模糊焦点,随着当权的意愿而判断。当权,并非一定错误,可是,若因为担心、害怕、顺从而不敢去检视、制衡、审查,那永远就只能让腐败的继续腐败、狂妄的继续狂妄!请愿学生应该清楚了解他们的无法感化一个高高在上的在位者,只是期望这样的请愿可以让社会大众有更多的认知,认知大专法令不合理,认知校园竞选没有了竞选意义!
“中国有赵紫阳,马来西亚?”
当年,中国还有赵紫阳语重心长的对着抗争的学生说:“我来迟了。。。。。。”。言语中透露了多少的关切,体现了领袖应有的良知。如今,马来西亚会有第二位赵紫阳吗?又有谁会为这一群热血沸腾的青年平反?让他们不需在非注册的阴影下一再被打压、指责!期望,群众雪亮的眼睛、社会仅存的正义能许大专生一个自主、公正的学术殿堂。
彭雪琴
马大华文学会第19届辩论组组长
------------------------
对一切不公正说 “不”
虽然校园选举存在着许多不公正与偏差,但是在民主制度中,它却还是一个重要的,无可取代的程序。正所谓大学生是“时代的眼睛,社会的良知”,所以大学生不能因为觉得校园选举“政治化”而漠不关心,甚至敬而远之,反而必须站出来对一切不公正的说“不”。
许多人在进入大学前,往往都不晓得什是校园选举,但它无疑是大学校园内一年一度的大事。校园选举就犹如五年一度的全国大选般,是一个民主的体现,其目的是从数以万计的大专生中选出一批具代表性的“学生代表”,进入学生代表理事会(一个学生的最高团体),成为学生的喉舌,表达学生的心声;他们不仅得关心大专生的福利,也得维护大专生的权利,例如办活动的权利等。
大专法令经过70年代的修改,学生代表理事会的权利已被大幅度剥夺,学生从此再不能参与校园政策的制定,学生代表理事会也变相成为一个只是“执行”校方政策的团体而已,其所举办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需先得到校方的许可,处处受到约束。然而,话虽如此,学生代表理事会依然有其代表性,在学生社群里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是以,所谓的“亲校方阵线”--蓝派与“亲学生阵线”--青派因而产生。“亲校方阵线”(蓝派)是一群由校方所派出参与校园选举的学生,他们往往从校方的角度来诠释校园内政策;“亲学生阵线”(青派)却正好相反,他们是一群为了争取学生的权利而参与校园选举的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诠释校园内政策。校方此举,显而易见是为了掌控学生代表理事会,使它成为校方的 “传话者”,一方面维护自己的利益,一方面借学生压学生。
校园选举期间,报章上必然会出现大大小小关校园选举不公正的新闻,如∶候选人被恐吓、黑函、选举度不透明等,这不仅使神圣的校园选举蒙上了一层阴影,更显示出我国民主观念是何等不成熟。候选人拉票的方式有许多,他们通常会选择在一些人潮较多的热闹地方,如巴士站、食堂、讲堂等等,与学生握手问好,也借此机会宣传其竞选宣言。此外,候选人也能进入讲堂内发表演说,要面对上百个学生发表宣言,勇气可真的不能缺少;对个人成长,这可是一个不错的经验。当然,大大小小的海报攻势也必然展开,一条条挂着候选人宣传海报的绳子,密密麻麻地遍布整个校园。某些候选人的支持者也会组成助选团,除了帮忙候选人,也从中了解整个竞选过程。虽然如此,校园选举的宣传天数只得短短36个小时,时间如此短促,数以万计的学生从何了解候选人的竞选宣言,又如何投出正确的一票呢?
在经过一系列的宣传与黑函攻击,终到了投票日。校园选举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投票方式,有些大学是以纸张的方式投票,有些却以电脑投票,博特拉大学与国际回教大学便是使用者。也许有人会认为电脑投票很好,因为又快速且环保,但是电脑却存在着几个严重问题∶1、没有票根作为证据,当算票结果受质疑时,就无法要求重算票数;2、可以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透过电脑程序的设计作弊,这完全是黑箱作业,因为就连候选人,都不得进入投票站监督投票的过程,要想真正了解整个电脑“算票”的程序,更不得要领。正因如此,许多先进国都不取电脑投票的方式。
虽然校园选举存在着许多不公正与偏差,但是在民主制度中,它却还是一个重要的,无可取代的程序。正所谓大学生是“时代的眼睛,社会的良知”,所以大学生不能因为觉得校园选举“政治化”而漠不关心,甚至敬而远之,反而必须站出来对一切不公正的说“不”。
江伟俊
博特拉大学华文学会前主席暨前学生理事会代表
———————————————————————
校园自主,学生自治
一个社会的进步或退步,全民都须负责任,而非仅仅当权者的功劳或过错。一切不公平、不合理的制度或现象,必须揭露於民,才能共同捍卫人权、追求民主。所以,大二那年,我参加了年度校园选举……
2001年6月2日,在华社正强烈反对马华公会5月28日策略性收购南洋报业、掌控南洋控股,马华内部也因在收购报业课题上意见分歧,闹得满城风雨当儿,我满怀期待地进入我的首选大专--槟城理科大学,修读大众传播系。
当时,理科大学的大众传播系学生也在校园内发起了象征新闻自由的黄丝带运动,抗议媒体报业被政党操控,必将丧失其日常作业的自主性和新闻报道的独立性。在校园内一个人来人往的繁忙走廊上,六、七名大众传播系学生驻在一旁的,不停地向路过的学生分发传单和细小却抢眼的黄丝带。我也拿下了一条黄丝带。就这样,我在讲堂外上了大众传播系的第一堂课∶言论自由与集会自由为基本人权。
参与进步组织如理大华文学会、理大前进阵线和马来西亚青年与学生民主运动(学运),更让我看清社会的真实状况。民主原则被践踏的社会,民意将不被听取,当权者则以其权威镇压追求人权、民主的人民,把社会推向封建、集权、保守。
一个社会的进步或退步,全民都须负责任,而非仅仅当权者的功劳或过错。一切不公平、不合理的制度或现象,必须揭露於民,才能共同捍卫人权、追求民主。所以,大二那年,我参加了年度校园选举,并当选为学生代表,以在仅有两万多人的理大院校推行校园民主,学生自治的理念。
在全国国立大专个别进行的校园选举,是学生投选学生代表以组成学生代表理事会的机会。候选人则可分为校园级和系院级。每一名学生有权投选校园级和系院级候选人,竞选人数视大专而定。候选人一般上有三至四天的时间向学生进行拉票宣传活动,而这些活动将止投票日当天。校园选举的投选方式和国家选举一样--秘密投票。
然而,与国家选举不一样的是∶作为选民的学生被迫投票;校园选举委员会并非由独立人士组成,而由向来负责收编大专生的学生事务局担当;候选人也必须遵守不合理的选举条规,如候选人不被允许结盟和自由宣传竞选宣言、所有宣传海报和传单须经委员会批准。
结果,在意不被重视的情况下,学生的投票率不能正确反映学生的民主素质。理大2002年的校园选举投票率虽达88%,比前一年增长了近30%,但有一半以上出来投票的学生并不认识候选人。校方学生事务局更通过其掌控的资源与权利,用尽方法扶持支持他们的学生,另一方面抹黑敢批判他们的学生,分化学生群众,导致竞选过程不公平。校园选举进而在毫无竞选议题或派系主张的情况下,严重失去了其意义,最终只沦为亲政府、反政府标签之争,或种族情绪票之夺。
学生投选属意的学生代表,是为了让该理事会拥有与校方行政单位,就学生权利与福利进行谈判与协商的实权。简言之,学生代表理事会扮演了学生喉舌的角色。其实,相较七十年代的学生会(学生代表理事会的旧名称),现今理事会在大专法令1975年被修改,功能已萎缩,使命也已断路。
除了改换名字,大专法令被修改的学生代表理事会,已由学生事务局全权接管,包括其行政权与财务管理权。理事会在经济无法自主的情况下,就像一只失去翅膀的小鸟,不能展翅翱翔空中。任何活动以及借用校园设施事宜,都须获得校方批准。我曾经设立学生言论版供学生写下意见与问题,学生反应雀跃,提了许多问题和建议。然而,这个纸上互动区在短短一个星期,因没获得批准而被逼关掉。此外,学生代表理事会在种种限制下,难以代表学生群众针对政府的政策发表任何立场。
因为校园选举反映学生政治取向,而学生会是组织学生力量的摇篮,故当权者对学生力量又爱又恨。所以,当权者惟有通过校园管理层或行政单位遥控学生的政治立场、监视学生的政治参与。这种为了收编大专生以达致个人政治目的,而通过法令和权威钳学生思想与行动的途径,不仅牺牲了代表年青人的新主义、新文化,也扼杀了一切社会进步的可能。
对社会秩序来说,青年的想法是很危险的,但也是充满希望的。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高峰时刻,耶鲁大学校长布鲁斯特曾说过∶“从经验加希望,我相信只要我们不让年青人失望,他们也不会让我们失望。”
林秀凌
毕业于理科大学大众传播系学士(主修新闻系,副修政治科学),
现为马来西亚雪州政府公关主任
———————————————————————————-
由学生管理自己的校园
校园选举的本意,是培养大专生的民主自治精神,由自己选出的领袖来管理自己的校园。这种能够培训出色领导及管理人才的度,在60至70年代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会成员不但能够管理好整个大学,更对校外受压迫的人民施与援手。当时,大学生在社会的地位,可谓非常地崇高。
大学,是让许多人充满憧憬的。它被寄厚望为孕育青少年的成长、钻研高深学问、传承文化和丰富生命并形塑理想的泉源。笔者认为,70年代的大马高等学府的确扮演着这样的角色。然而当1974年政府修改大专法令,大学的社会角色完全湮没。它变成中小学填鸭式教育的延续、成为生产专业知识“砖家”的工厂,没有了全人格的熏陶,更加放弃了激发人类良知的本位。
从那时迄今,本来神圣的大专校园选举便开始变质为低层次的政治“代理”战--即由独立的学生对垒校方支持的学生。这是校方尝试架空校园唯剩的民主空间的手段。校园选举的本意,是培养大专生的民主自治精神,由自己选出的领袖来管理自己的校园。这种能够培训出色领导及管理人才的度,在60至70年代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会成员不但能够管理好整个大学,更对校外受压迫的人民施与援手。当时,大学生在社会的地位,可谓非常地崇高。
从学生会到学生理事会的变化
校园竞选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在1974年之前,校园选举获胜的学生将成立学生会(Perikatan Pelajar / Student Union),掌控校园行政权。所有大学的政策,都必须咨询学生会的同意,因为学生会成员是决策单位的一分子。修正大专法令,校园竞选照样进行,不同的是,获胜的学生将受校方委任为“学生理事会”(Majlis Perwakilan Pelajar/Mahasiswa, MPP/MPM)成员。基本上,学生理事会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委员会。他们只可以针对校方施行的政策给予“劝告”(nasihat / advice),决定权还是落在校方手中。更甚的是,学生代表理事会连最基本的出席校园政策订会议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可能许多人会问,既然整个度已经沦落至此,为何我们还要不断地参与校园竞选呢?诚然,度的限让我们感到深深的无力,但是,我们深信任何不公平的体,都会随着人们的醒觉而改变。今天,看见不公平度的存在,我们更加有责任去改变。进行一场缓慢、但方向正确的改变。
这个不健康度的改变不会从天而降,徒叹无奈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积极参与校园竞选(从参选、助选到最基本的投票),其实就是在履行“改正不公正度”的义务。想要改变这种度,学生应该自我组织成一个拥有强大支持力量的组织,继而向校方争取应有的权利和权力,而学生代表理事会便是一个最好的平台。
当然,在参与校园选举的当儿,必须清楚参与的目的。如果今天大家都希望校园能够让学生参与管理,由此便知道手中神圣的一票应该投给谁。至“投票给学生派系的候选人等投票给反对党”之类的谬论,大可一笑置之。因为校园竞选是由学生根据候选人的才能和意识形态选出自己的领袖,除非大学校方插手,不然哪来的执政党或反对党之说?说穿了,这只是校方为了维持对学生代表理事会的控,所捏造的众多谬论之一而已。
郑立慷
前任博特拉大学华裔学生理事会主席
现为公正党霹雳州迪遮区州议员。
———————————————————————————-
校园选举问答录
~ 整理/黄天赐
问:校园选举对大专生有何意义和影响?
祝:我们常说大学是社会的缩影,而校园选举则相等国家选举的缩影。对领袖型学生,校园选举是让他们磨领导才能、加强组织能力的平台;而对一般学生,校园选举则是让他们对校园民主和对大专政策参与权的初体验。无论是哪一种学生,不管他参不参政,校园选举的经验都能延伸到未来的生活;参与校园选举可说是课堂理论之外的一种实务学习。
问:大专生需具备什麽条件以面对校园选举?
祝:学生领袖需具备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协商能力、演说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等领袖素质;而一般学生则必需具有一定程度的政治知识和判断能力,同时也对校园内的议题有所了解和参与。
问:大专生参与校园选举应当注意些什麽?
祝:虽然大专法令不允许大专生参政,但是各政党的影响力其实已经或多或少地渗入本地公立大学的校园选举。作为一个纯正、热情、有理想的大专生,我建议他们应当以学生在校的利益为选举诉求,不为校外的政治斗争所左右。
问:请谈谈你个人对校园选举的期许。
祝:目前一般国内大专生对校园选举的活跃程度可说是相当低落,尤其在私立大专更无热潮,大多数私立大专生都专注书,认为没必要“搞太多事”。其实,校园选举是学生对本身在校利益的一种争取,我期望校园选举能够更加炙热,校园选举可变成一种嘉年华会,大家不只讨论校园议题,也可讨论国家教育议题,例如奖贷学金的分配、大学录取制度的透明度等等。让我们在开放的校园选举中,听到不同的声音,让大专生认识社会中不正常、不合理的事情,从而推动大专生共同建立一个文明、健全的社会。
One Responses to "校园选举精选文章"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