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怎么了!?》(1): 大专生失业不严重?
《东方日报》2007年12月份系列专题
高等教育部在今年8月推介的《国家高等教育策略蓝图》,主要目的是加强高教素质与竞争力,并培育出拥有第一等思想的人力资 源。有关蓝图也着重调整大学的管理、开拓研究和发展能力,提升教学素质、积极培养人材等,更要增强本地大学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让教育与实践并行,并增加人 力资源以加速国家发展。
然而,在上个月,高教部长特别顾问尤索夫教授在该部举办的「高教与毕业生就职能力:新方向、趋势及挑 战」研讨会上,发表一项有关2006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那些毕业4至5个月的大学生,有高达30.7%仍在待业中,以及将近30% 就业大学生的平均月入低于1000令吉。
这惊人数据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大批大学生是因何原因而停留在待业中?是大学教育出了问题,还是另有隐情?
高教部长拿督斯里慕斯达法的特别顾问尤索夫教授,是在他所做的《毕业生首阶段的研究概述》报告里,揭露了大专毕业生惊人的待业率。但他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始终认为,目前有关数据所反映的情况「并不严重」。
而理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莫西迪教授,受询时向本报说,社会应该把重点放在关心这些人的未来发展上。 「他们接受调查时才刚毕业,找工作花上几个月并不出奇,也许接下来的一年会有更多大学生找到工作。」
他表示,如果5年后同样一批学生还有30%以上还没找到工作,那时我国才能真正确认这是个严重问题,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 「我觉得这只不过是首阶段的研究,我们还须继续观察这批大专毕业生的动向。」
依 据世界银行与首相署经济策划组在今年3月联合完成撰写、但始终未正式向外发布的《大马与知识经济─建立世界级高教系统》报告书显示,有大学资格的失业人 数,从2000至2004年一直在加倍上升。但报告也指出,人们必须注意到大马高等学府数目在不断增加,加上我国的经济在2000年后发展缓慢,因此失业 大专生人数上升是「情有可原」的。
2004年7万失业大专生
报告显示,我国拥有大学资格的失业人数在2000年有4万2500人,占失业总人数的15.3%,2004年飙升到7万4183人,占失业总人数的高达21.1%。
不过报告也强调,在1996年私立高等教育法令落实后,大马的大专生数量已大量增加,在2001至2003年之间就增长了60%。而且从年龄角度来看,大马失业率最高的年龄层是在20至24岁而已,超过24岁者的失业率变得非常低。
在高教部专责大专生毕业后的情况追踪的尤索夫教授,向本报指出,各界在观察有关数据时,也应关注它的背景情况。他说,至今有关大专生的失业数据,一直都是根据国家统计局针对失业人士的教育水平进行的统计,无法突现大专毕业生的真正情况。
而尤索夫本身进行的研究,是直接向所有毕业大专生进行调查,除了可确定他们的就业能力,也可以显示各个大专学府的毕业生素质。 「我们会针对同一批学生重复调查,几年后就能确定哪些大专的学生的就业能力较高。」
尤 索夫得出30.7%大专生仍在待业中的那项调查,是以网上问卷进行。他说:「这是我们首次用这种方式,现在的对象也只不过是针对毕业初期(4至5个月)的 大专生。我只能说,这些学生在进入劳动市场前还需花些时间;而且我们的企业一直在进步,他们也要挑选人才,才会聘用。」
尤索夫进一步提出他的看法:「有趣的是,随着时代的改变,现在的大专毕业生本身不愁生计,有不少是想先做好准备才找工作,或者想在找工作前先提升自己的见闻,甚至去旅行、当义工或打短期工,所以他们在毕业初期多数仍在待业中,又或者做的工的薪水不高。」
另外尤索夫不否认,大专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也是反映各大学素质的重要依据。 「这是很现实的,我们没办法否认当一名大专生毕业后一直无法获取工作,那可能是有关的大学教学的问题,导致他们出来后无法自己谋生。」
针对大专生失业问题,他续说:「我们现在可以更关注他们工作的素质,在大学里我们传授的是高水准的知识,我们有必要确定这些大专生,能在社会上运用这些知识和想法,才不至于浪费资源。」
理科文科待业者相当
高教部长特别顾问尤索夫教授的调查报告,显示理科生的待业率特别高,占大专理科毕业生总数的39.3%,这是否意味着理科生人才过剩?
马来亚大学学术人员协会前主席罗斯利就说过:「我们有很多大学,许多科系也不赖,但就是分配不均匀。我们需要更多技术人员,而不仅仅是研究学者。我认为,大学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让他们毕业后能在社会上立足。」
尤索夫受访时表示,技能误配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注意市场人力资源的供应与需求的平衡。
「从这个数据看来,理科生待业率最高,有39.3%,但人文及社会科学系的学生在他们的总数中,亦有34.2%面对待业的情况,他们的人数也比较少。」因此,在尤索夫看来,目前理科生与文科生的待业人数相当,并不造成问题。
他补充:「理科生的确需要多些工作经验,而文科生则需要加强他们的学识,刚开始文科生也许比理科生更容易获得好工作,但其实理科生数年后也能达到不错的职位。」
尤索夫也表示,我们国家需要更多技术人员,有更多的理科生并不会造成问题。 「虽然依照比率,我们只有40%以下的非理科班学生,但并不代表这些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不重要。他们也是我国重要的人才。」
寻找「隐形教授」
记者千方百计尝试联络高教部这位尤索夫教授,以查明「大专毕业生待业率高达30.7%,近30%就业大学生月入低于1000令吉」是怎么一回事,过程中几乎让记者质疑,他到底是不是「隐形」的?
虽然在这份《毕业生首阶段的研究概述》报告上,写着了尤索夫教授的全名,但报告上却没有署名他的「来历」。记者多次联络高教部查询时,甚至无人表示知道他是谁!高教部接线生更是直截了当告诉记者:「我想你应该再确认他是不是在高教部里。」
记者后来在一名高教部公关口中,终拿到了一个「接近」这位教授的电话号码,却连续几天拨不通,一直到最后联络一名内部职员,才成功找到尤索夫教授,原来还是部长的特别顾问!
记者约好时间前往高教部,接待处却表示不清楚这位教授的办公室,一直到记者自行向尤索夫教授求证办公室位置,才得其门而入。
一位正在为政府做重要研究的教授,更贵为部长顾问,记者居然用尽方法花了两个星期才找到,这又是否说明些什么呢?
要好待遇毕业两年才工作
高教部长特别顾问尤索夫教授表示,他处理的2006年大专生在毕业初期时的调查报告,还无法显示出许多状况。 「我们还需要数年的观察,因为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大专毕业生普遍上在毕业两年内才会找到工作。」
然而,需要花长达两年才能找到工作,大则对国家经济,小则对一个家庭,是否会造成负担,又是否合理呢?
尤索夫表示,时代已经不同了。 「许多大专生因为家长还能应付他们的生活,而选择在毕业后留一些时间观察,才决定要进入市场。」
他笑说,未必是劳动市场选择人才,大专生在找工作时,也想找白领性质的工作,而且待遇要好。
他补充:「在我针对2006年毕业生的调查中,30.7%仍在待业的大专生多数只毕业4至5个月,有者甚至刚完成考试。这些学生都不急着工作呢!」
当尤索夫的报告在11月12日的高教部研讨会上发表时,那时传媒在看到「30.7%大学生待业」这个数字时,都深感震惊,一些传媒于是用头条报导有关数据,大家那时无法查证这个数据是如何计算出来,更不用说有关数据的背后原因。
尤索夫表示,现在大专生这么多,市场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比如,工程师这个职位可能需要花不少时间面试,有者可能有两次或三次面试,这些大专生在面试期间可能会在快餐店打工,或参与一些短期工作。」他们在这个时期的薪水当然就不高了。
另外,尤其是理科生多数在毕业后须从基层做起。 「要成为一间公司的主管或经理,除了技术和理科知识,他们也须有工作经验及管理知识,所以他们在进入公司后多从基层开始,或者首几个月在实习期,薪水相对也比较低。」
他也听说过不少大专生在毕业初期,到非政府组织义务工作,吸收不一样的知识。这些学生在数年后重新回到职场上时,知识水平有所提高,经验和见闻都不一样了,就业机会也会大大被提升。
毕业生跟进调查不易为
经过《东方日报》的了解,高教部长特别顾问尤索夫教授去年对大专生就业能力的调查,其对象其实是当时所有即将出席毕业典礼的大专生。据知,这些大专生都在领取毕业袍之前,受校方指示必须上网填妥有关调查问卷。
「高教部这里只是指示所有涉及的大专学府,必须让本身的毕业生填妥有关问卷,至于如何确保这些学生填妥,则交由各大专本身去决定。」尤索夫教授表示。
这个被设立在http://graduat.mohe.gov.my的问卷,是针对大专毕业生的个人最新资料、当前工作情况和薪资,及对本身大专设施的看法作出调查。
不过,本报记者在询问不少大专生后发现,他们当时在填问卷前,并没被告知这是一项官方研究的调查问卷。
对此尤索夫回应说:「所有大专领导层都清楚这项调查,我们也收到了超过90%的调查问卷回覆。我想,也许他们在指示学生填问卷时没有说明清楚。但在网上的调查问卷首页,已有清楚说明这是一项调查问卷。」
他承认,让学生本身清楚了解这项调查问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促进大专学府良性竞争
「我们需要他们的确实答案,这些数据可帮助高教学府了解该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并探讨大学如何与社会和经济接轨的问题。」
同时尤索夫表示,调查结果将会上载到网上,让想要进入本地大学的学生游览。 「这可以制造大专学府之间的良性竞争,因为学生选择大学时,当然不会选择学生就业能力较低的。」
他说,目前公布的研究报告是2006年度的毕业生初期就业情况,高教部将在明年2月左右,再次对他们进行跟进调查,以确定他们在劳动市场的进展。
「我们已掌握各种联络这些大专生的方式,也许在第二次调查中只能找到40%至50%的毕业生,但我认为已足够反映这批学生的近况。」
尤索夫也希望能通过报章让学生更清楚这项调查的重要性。 「我们希望这些学生在了解后,能提供我们所需的确切资料。」
原来,该项调查早在2002年已开始进行,但当时仍是使用人工方式,访问工作很辛苦而且收获不大,很难整理出反映现实的数据,整理过程也耗时。
2006年的调查开始使用网路系统,加速了调查的进行,也方便数据的整理。而且尤索夫表示,大专生接下来的工作情况可能会有变化,因此他们会针对同一批学生重复调查几次。
高等教育部在今年8月推介的《国家高等教育策略蓝图》,主要目的是加强高教素质与竞争力,并培育出拥有第一等思想的人力资 源。有关蓝图也着重调整大学的管理、开拓研究和发展能力,提升教学素质、积极培养人材等,更要增强本地大学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让教育与实践并行,并增加人 力资源以加速国家发展。
然而,在上个月,高教部长特别顾问尤索夫教授在该部举办的「高教与毕业生就职能力:新方向、趋势及挑 战」研讨会上,发表一项有关2006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那些毕业4至5个月的大学生,有高达30.7%仍在待业中,以及将近30% 就业大学生的平均月入低于1000令吉。
这惊人数据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大批大学生是因何原因而停留在待业中?是大学教育出了问题,还是另有隐情?
高教部长拿督斯里慕斯达法的特别顾问尤索夫教授,是在他所做的《毕业生首阶段的研究概述》报告里,揭露了大专毕业生惊人的待业率。但他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始终认为,目前有关数据所反映的情况「并不严重」。
而理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莫西迪教授,受询时向本报说,社会应该把重点放在关心这些人的未来发展上。 「他们接受调查时才刚毕业,找工作花上几个月并不出奇,也许接下来的一年会有更多大学生找到工作。」
他表示,如果5年后同样一批学生还有30%以上还没找到工作,那时我国才能真正确认这是个严重问题,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 「我觉得这只不过是首阶段的研究,我们还须继续观察这批大专毕业生的动向。」
依 据世界银行与首相署经济策划组在今年3月联合完成撰写、但始终未正式向外发布的《大马与知识经济─建立世界级高教系统》报告书显示,有大学资格的失业人 数,从2000至2004年一直在加倍上升。但报告也指出,人们必须注意到大马高等学府数目在不断增加,加上我国的经济在2000年后发展缓慢,因此失业 大专生人数上升是「情有可原」的。
2004年7万失业大专生
报告显示,我国拥有大学资格的失业人数在2000年有4万2500人,占失业总人数的15.3%,2004年飙升到7万4183人,占失业总人数的高达21.1%。
不过报告也强调,在1996年私立高等教育法令落实后,大马的大专生数量已大量增加,在2001至2003年之间就增长了60%。而且从年龄角度来看,大马失业率最高的年龄层是在20至24岁而已,超过24岁者的失业率变得非常低。
在高教部专责大专生毕业后的情况追踪的尤索夫教授,向本报指出,各界在观察有关数据时,也应关注它的背景情况。他说,至今有关大专生的失业数据,一直都是根据国家统计局针对失业人士的教育水平进行的统计,无法突现大专毕业生的真正情况。
而尤索夫本身进行的研究,是直接向所有毕业大专生进行调查,除了可确定他们的就业能力,也可以显示各个大专学府的毕业生素质。 「我们会针对同一批学生重复调查,几年后就能确定哪些大专的学生的就业能力较高。」
尤 索夫得出30.7%大专生仍在待业中的那项调查,是以网上问卷进行。他说:「这是我们首次用这种方式,现在的对象也只不过是针对毕业初期(4至5个月)的 大专生。我只能说,这些学生在进入劳动市场前还需花些时间;而且我们的企业一直在进步,他们也要挑选人才,才会聘用。」
尤索夫进一步提出他的看法:「有趣的是,随着时代的改变,现在的大专毕业生本身不愁生计,有不少是想先做好准备才找工作,或者想在找工作前先提升自己的见闻,甚至去旅行、当义工或打短期工,所以他们在毕业初期多数仍在待业中,又或者做的工的薪水不高。」
另外尤索夫不否认,大专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也是反映各大学素质的重要依据。 「这是很现实的,我们没办法否认当一名大专生毕业后一直无法获取工作,那可能是有关的大学教学的问题,导致他们出来后无法自己谋生。」
针对大专生失业问题,他续说:「我们现在可以更关注他们工作的素质,在大学里我们传授的是高水准的知识,我们有必要确定这些大专生,能在社会上运用这些知识和想法,才不至于浪费资源。」
理科文科待业者相当
高教部长特别顾问尤索夫教授的调查报告,显示理科生的待业率特别高,占大专理科毕业生总数的39.3%,这是否意味着理科生人才过剩?
马来亚大学学术人员协会前主席罗斯利就说过:「我们有很多大学,许多科系也不赖,但就是分配不均匀。我们需要更多技术人员,而不仅仅是研究学者。我认为,大学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让他们毕业后能在社会上立足。」
尤索夫受访时表示,技能误配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注意市场人力资源的供应与需求的平衡。
「从这个数据看来,理科生待业率最高,有39.3%,但人文及社会科学系的学生在他们的总数中,亦有34.2%面对待业的情况,他们的人数也比较少。」因此,在尤索夫看来,目前理科生与文科生的待业人数相当,并不造成问题。
他补充:「理科生的确需要多些工作经验,而文科生则需要加强他们的学识,刚开始文科生也许比理科生更容易获得好工作,但其实理科生数年后也能达到不错的职位。」
尤索夫也表示,我们国家需要更多技术人员,有更多的理科生并不会造成问题。 「虽然依照比率,我们只有40%以下的非理科班学生,但并不代表这些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不重要。他们也是我国重要的人才。」
寻找「隐形教授」
记者千方百计尝试联络高教部这位尤索夫教授,以查明「大专毕业生待业率高达30.7%,近30%就业大学生月入低于1000令吉」是怎么一回事,过程中几乎让记者质疑,他到底是不是「隐形」的?
虽然在这份《毕业生首阶段的研究概述》报告上,写着了尤索夫教授的全名,但报告上却没有署名他的「来历」。记者多次联络高教部查询时,甚至无人表示知道他是谁!高教部接线生更是直截了当告诉记者:「我想你应该再确认他是不是在高教部里。」
记者后来在一名高教部公关口中,终拿到了一个「接近」这位教授的电话号码,却连续几天拨不通,一直到最后联络一名内部职员,才成功找到尤索夫教授,原来还是部长的特别顾问!
记者约好时间前往高教部,接待处却表示不清楚这位教授的办公室,一直到记者自行向尤索夫教授求证办公室位置,才得其门而入。
一位正在为政府做重要研究的教授,更贵为部长顾问,记者居然用尽方法花了两个星期才找到,这又是否说明些什么呢?
要好待遇毕业两年才工作
高教部长特别顾问尤索夫教授表示,他处理的2006年大专生在毕业初期时的调查报告,还无法显示出许多状况。 「我们还需要数年的观察,因为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大专毕业生普遍上在毕业两年内才会找到工作。」
然而,需要花长达两年才能找到工作,大则对国家经济,小则对一个家庭,是否会造成负担,又是否合理呢?
尤索夫表示,时代已经不同了。 「许多大专生因为家长还能应付他们的生活,而选择在毕业后留一些时间观察,才决定要进入市场。」
他笑说,未必是劳动市场选择人才,大专生在找工作时,也想找白领性质的工作,而且待遇要好。
他补充:「在我针对2006年毕业生的调查中,30.7%仍在待业的大专生多数只毕业4至5个月,有者甚至刚完成考试。这些学生都不急着工作呢!」
当尤索夫的报告在11月12日的高教部研讨会上发表时,那时传媒在看到「30.7%大学生待业」这个数字时,都深感震惊,一些传媒于是用头条报导有关数据,大家那时无法查证这个数据是如何计算出来,更不用说有关数据的背后原因。
尤索夫表示,现在大专生这么多,市场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比如,工程师这个职位可能需要花不少时间面试,有者可能有两次或三次面试,这些大专生在面试期间可能会在快餐店打工,或参与一些短期工作。」他们在这个时期的薪水当然就不高了。
另外,尤其是理科生多数在毕业后须从基层做起。 「要成为一间公司的主管或经理,除了技术和理科知识,他们也须有工作经验及管理知识,所以他们在进入公司后多从基层开始,或者首几个月在实习期,薪水相对也比较低。」
他也听说过不少大专生在毕业初期,到非政府组织义务工作,吸收不一样的知识。这些学生在数年后重新回到职场上时,知识水平有所提高,经验和见闻都不一样了,就业机会也会大大被提升。
毕业生跟进调查不易为
经过《东方日报》的了解,高教部长特别顾问尤索夫教授去年对大专生就业能力的调查,其对象其实是当时所有即将出席毕业典礼的大专生。据知,这些大专生都在领取毕业袍之前,受校方指示必须上网填妥有关调查问卷。
「高教部这里只是指示所有涉及的大专学府,必须让本身的毕业生填妥有关问卷,至于如何确保这些学生填妥,则交由各大专本身去决定。」尤索夫教授表示。
这个被设立在http://graduat.mohe.gov.my的问卷,是针对大专毕业生的个人最新资料、当前工作情况和薪资,及对本身大专设施的看法作出调查。
不过,本报记者在询问不少大专生后发现,他们当时在填问卷前,并没被告知这是一项官方研究的调查问卷。
对此尤索夫回应说:「所有大专领导层都清楚这项调查,我们也收到了超过90%的调查问卷回覆。我想,也许他们在指示学生填问卷时没有说明清楚。但在网上的调查问卷首页,已有清楚说明这是一项调查问卷。」
他承认,让学生本身清楚了解这项调查问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促进大专学府良性竞争
「我们需要他们的确实答案,这些数据可帮助高教学府了解该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并探讨大学如何与社会和经济接轨的问题。」
同时尤索夫表示,调查结果将会上载到网上,让想要进入本地大学的学生游览。 「这可以制造大专学府之间的良性竞争,因为学生选择大学时,当然不会选择学生就业能力较低的。」
他说,目前公布的研究报告是2006年度的毕业生初期就业情况,高教部将在明年2月左右,再次对他们进行跟进调查,以确定他们在劳动市场的进展。
「我们已掌握各种联络这些大专生的方式,也许在第二次调查中只能找到40%至50%的毕业生,但我认为已足够反映这批学生的近况。」
尤索夫也希望能通过报章让学生更清楚这项调查的重要性。 「我们希望这些学生在了解后,能提供我们所需的确切资料。」
原来,该项调查早在2002年已开始进行,但当时仍是使用人工方式,访问工作很辛苦而且收获不大,很难整理出反映现实的数据,整理过程也耗时。
2006年的调查开始使用网路系统,加速了调查的进行,也方便数据的整理。而且尤索夫表示,大专生接下来的工作情况可能会有变化,因此他们会针对同一批学生重复调查几次。
One Responses to "《大学,怎么了!?》(1): 大专生失业不严重?"
Post a Comment